详细内容

二年级语文下册—15《古诗两首》

《古诗二首》(第1课时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)教学设计

  教学目标:

1. 认识“晓、慈”等11个生字,读准多音字“行”,会写“湖、莲”等8个字。

2. 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古诗。背诵古诗。

3.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,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重点:

1. 学习识字、写字。

2.抓住关键字词,感受诗中美景,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难点:

  抓住关键字词,感受诗中美景,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创设情境,激趣导入

(一)导入:同学们,杭州被誉为“人间天堂”,看,这就是西湖十景(课件出示图片:苏堤春晓、曲院风荷、平湖秋月、断桥残雪、花巷观鱼、柳浪闻莺、三潭印月、双峰插云、雷峰夕照、南屏晚钟)看到这些,你有什么感受?

  是呀,最美西湖,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西湖的净慈寺边,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。

(二)板书诗题,自读诗题。(认读“慈”,注意慈字是平舌音。)

(三)理解诗题

  出示“晓”,我们原来学过的“春晓”的“晓”和这里的“晓”是一样的意思,都是指“早晨”。(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)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,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,现在,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?(早上,诗人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。)再读诗题。

  二、初读古诗,识记生字

(一)初读古诗,读准字音

1.自由读古诗,要求:

 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,读准字音,难读的字多读几遍,读通句子。

2.(课件出示生字:晓、慈、毕、竟、映)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生字,强调“竟”、“映”后鼻音;“慈”平舌音。

3.去拼音打乱顺序后,开火车再认读生字。

(二)多种方法,识记生字

1 .“晓”可以联系已学古诗《春晓》识记,通过日字旁,知道“晓”与日有关,是早上的意思,组词:春晓、知晓。

2.“慈”可以组词:慈爱、仁慈,联系诗题中“净慈寺”随文识记。

3.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,分别识记“毕——比”、“竟——境” 、“映——英”;“毕”可以组词:毕业、毕竟;“竟”可以组词:毕竟、竟然;“映”可以组词:倒映、放映。

(三)再读古诗,感受韵味

1.读正确:指名读古诗,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,给同学正音。

2.读出节奏:读古诗要注意停顿,读出节奏。自己练一练,读一读。

3.教师范读,指名读,齐读。

  三、品读诗句,感受画面

(一)导入:同学们,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,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,清风拂面而来,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?

  教师再次诵读全诗,学生闭眼想象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(荷花、荷叶)

(二)学习第三行:接天莲叶无穷碧

1.读一读,找一找。哪一行诗写的是荷叶?写出了荷叶什么特点?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?(课件出示:接天莲叶无穷碧)

2.想一想,说一说。你看到的莲叶是什么颜色?(绿色)从哪个词看出来的?(无穷碧)

3.除了绿色,你还能感受到莲叶有什么特点?(与天相接、挨挨挤挤、层层叠叠、密密麻麻……铺满整个湖面。)

(板书:接天 无穷碧)

4. 指导朗读。

  这莲叶可真多啊!满湖的莲叶,挨挨挤挤,一眼望不到边,仿佛与天相连。远远望去,绿得让人心旷神怡,绿得让人陶醉,太壮观了。指名读。

5.多种形式朗读,读出莲叶之多,之绿,之美。(小组读,男女生读,齐读。)

(三)学习第四行:映日荷花别样红

1.读一读,找一找。诗中哪行诗写的是荷花?(课件出示:映日荷花别样红)

2.想一想,说一说。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?(红)是怎样的红呢?(粉红、火红、鲜红、红彤彤、红艳艳……)

3.荷花不仅红,在朝阳的映照下,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?(别样红:红得透明,红得鲜亮,红的娇艳,红得耀眼……)

(板书:映日 别样红)

4.指导朗读,读出朝阳映照下荷花之红艳。

5.指导读好三四行诗。(男女生轮读,师生合作读。)

(四)读诗句,想象画面,谈感受

  闭上眼睛,想象一下: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?你闻到了什么?你想到了什么?说说你的感受吧!

(看哪,那满湖碧绿的莲叶,极目一望,无边无际;那朵朵艳丽的荷花,娇艳妩媚,辉映朝阳。这荷花红得多美呀!荷花不仅颜色美,还会散发出清新的香味……)

(五)借助图片,指导朗读

  让我们来欣赏这美景,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吧!(课件出示图片: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)齐读三四行诗。

(六)学习第一二行: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
1.导入:这么美的景色,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而出――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”。

2.观察思考:

  诗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此时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?我们来看看吧!

(课件出示西湖四季图:苏堤春晓莺鸣柳夏日西湖荷韵美 秋霞夕照雪峰塔 冬寒不眠断雪桥)

3.指导朗读。

  尽管西湖四季如画,但诗人更爱西湖六月的美景。如此与众不同的风光,难怪作者脱口而出——(学生读一二行诗)六月的西湖与平时不同,是因为有那——(学生读三四行诗)

4.配乐朗读:让我们和着音乐美美地吟诵一番,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吧!(课件出示整首诗)

  四、熟读成诵,学唱古诗

(一)师生对读,引导背诵

  夏日的西湖美得如诗如画,让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,边背诵诗文。(背诵全诗)

(二)学唱古诗

  诗不仅可以读,可以诵,还可以唱,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诗吧!

  五、抓住特点,指导书写

(一)这首诗中,我们要学写四个字,出示“湖、莲、荷、穷”。齐读,正音。

(二)怎么记住它们呢?自由交流,分类识记。

(三)怎么写好它们呢?一看结构、二看比例、三看关键笔画。

“莲”、“ 荷”和“穷”都是上下结构的字,“湖”是左右结构,注意三部分的占位,要写得紧凑。

  重点指导:

“莲”和“荷”,都是草字头,草字头要写得扁而长。

1.“莲”字下边的“连”先写“车”,后写“辶”, “辶”点的收笔与“车”的短横平齐,捺要写得伸展,托住上面的“车”。

2.“荷”字下边的“何”右边的“可”,“口”要小,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。

(四)教师范写,学生书空。

(五)学生描红,临写,强调写字姿势,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。

(六)集体讲评。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,屏幕呈现,然后师生合作讲评。

  六、课堂小结,布置作业

 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《小池》,也写了荷叶,课后读一读,想想诗中的荷叶和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。

  板书设计:

 

《古诗二首》(第2课时《绝句》)教学设计

  教学目标:

1. 认识“晓、慈”等11个生字,读准多音字“行”,会写“湖、莲”等8个字。

2. 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古诗。背诵古诗。

3.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,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重点:

1. 学习识字、写字。

2.抓住关键字词,感受诗中美景,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难点:

  抓住关键字词,感受诗中美景,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激发兴趣,导入新课

(一)导入:春天,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古往今来,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春天里,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
  今天,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他居住的草堂,感受一下那里美妙的春光。清晨,诗人被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惊醒,他推开窗一看,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!诗人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《绝句》。

(二)板书诗题。齐读诗题。(认读“绝”)

  二、初读古诗,识记生字

(一)初读古诗,读准字音

1.自由读古诗,要求:

 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,读准字音,难读的字多读几遍,读通句子。

2.(课件出示生字:绝、鹂、鸣、含、岭、泊)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的生字,强调“鸣”、“岭”后鼻音,“鹂”边音。

3.去拼音打乱顺序后,开火车再认读生字。

(二)多种方法,识记生字

1.“绝”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。

2.“鹂”利用图片,对照识字。出示图片,强调诗中“黄鹂”指的就是一种体色艳丽,叫声悦耳的鸟,所以鹂字右边是“鸟”字。

3.“含”“鸣”通过动作演示识记。用“含”可以组词:包含、含泪;“鸣”可以组词:鸣叫、鸟鸣。

4.“泊”“岭”可以通过借助图片,让学生理解“泊”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,有水才能停船,所以左边是三点水,右边是白;“岭”就是指高大的山脉,左边是山字旁,右边是“令”。

5.“行”是多音字,可以利用图片,结合生活经验,理解不同语境中“行”的不同读音。例如:“行走”、“人行道”读xíng; “一行白鹭”、“绿树成行”读háng。

(三)再读古诗,感受韵味

1.读正确:指名读古诗,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,给同学正音。

2.读出节奏:读古诗要注意停顿,读出节奏。自己练一练,读一读。

3.教师范读,指名读,齐读。

  三、再读古诗,想象画面

(一)读古诗,圈画关键字词

1.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,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。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?请用方框圈出来。

2.学生交流汇报,教师相机板书。

(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)

(二)学习第一、二行诗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
1.从这两行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用小三角形标出来。(黄、翠、白、青)

2.学生闭上眼睛,边听老师范读,边想象画面。指名学生说一说。

3.指名读一二行诗句。

(1)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。此时正是春天,他闲坐草堂,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,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柳树?看到这翠柳,又会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?(课件出示:《咏柳》)

  像这样翠生生、油亮亮,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。

(2)春天来了,翠柳依依,黄鹂在干什么呢?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?(鸣)想一想,小黄鹂在说什么呢?在想什么呢?指名学生说一说。

(3)诗人向天空望去,他又看到了什么?出示词卡(白鹭),读词,你知道了什么?对,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。

(4)(课件出示:一行白鹭图片)春天到了,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,看,天空中的白鹭是往哪里飞?从哪个词看出来的?(上)白鹭是怎么飞的?为什么这样飞呢?教师相机讲解白鹭排成一行飞的原因。

(5)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,让我们一起飞到湛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!你看到了什么?你的心情怎么样啊?指名学生说。

(6)男女生读,小组读。

4.有感情地朗读一、二行诗。

  黄鹂与翠柳,黄绿相间;白鹭与青天,白青互衬。真是一幅色彩艳丽,有声有色的画呀!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!齐读。

(三)学习第三、四行诗: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
1.指名读三四行诗句。

(1)看到如此美的春景,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。这时,他又看见了什么?(板书:千秋雪、万里船)

(2)(课件出示图片)瞧,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,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,晶莹闪耀。看到这些,你想说什么?指名学生说。

(3)千秋雪是怎样的雪呢?我们来算一下吧!一年里有一个秋天,那千秋指的就是……一年过去了,这儿的雪没有融化,十年过去了……百年过去了……千年过去了,这儿的雪仍然……这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叫做千秋雪,“千秋”表示时间很久很久。齐读。

(4)如此美的西岭雪景,杜甫时时都能透过窗户欣赏到,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,窗框就成了画框,这就叫“含”,(课件出示图片)这就是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。

(5)诗人向门前望去,只见一艘艘大船在水边微微摇晃。(课件出示图片)理解“泊”的意思,就是指停船靠岸的意思。

(6)有人说,这些船是从成都驶向东吴的;也有人说,这些船是从东吴回到成都的,真有意思啊!那杜甫居住的成都离东吴到底有多远呢?(课件出示唐代地图,标注成都与东吴的距离)教师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,“万里”表示距离很远很远。齐读。

2.指导朗读三、四行诗。

  读了这两行诗,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美妙的画卷,诗人很喜欢这里的风景,你们喜欢吗?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!自由读,指名读,齐读。

  四、背诵古诗,升华诗情

(一)引导背诵

  短短的四句诗,仅仅28个字。我们借助想象,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。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,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吧!

1.这一天,风和日暖,诗人闲坐草堂,欣赏外面的景物,向门前的院子看去,他看见——(两个黄鹂鸣翠柳)

2.他抬起头,向天空望去,只见——(一行白鹭上青天)

3.站在窗前,他看见了一幅镶嵌在窗户里的风景画,那就是——(窗含西岭千秋雪)

4.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,他看见了——(门泊东吴万里船)

(二)师生合作,对读古诗

(三)学唱古诗

  有人说,诗就是歌,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。

(四)熟读成诵

  五、比较字形,指导书写

(一)这首诗中,我们要学写四个字,出示“绝、吴、含、岭”。

  齐读,正音。

(二)怎么记住它们呢?学生自由交流,分类识记。

(三)怎么写好它们呢?一看结构、二看比例、三看关键笔画。

“绝”和“岭”都是左右结构的字,都是左窄右宽。“含”和“吴”都是上下结构的字,但结构比例不同,“含”是上宽下窄,“吴”是上窄下宽。

  重点指导:

“含”:“人”的撇、捺要舒展。要盖住下面的部分,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。“口”略扁。

“岭”:“山”作偏旁时,竖折略向上斜。右边 “令”的撇,起笔要略高于山字旁,撇从竖中线向左穿插,伸到山字旁右下角。

(四)教师范写,学生书空。

(五)学生描红,临写,强调写字姿势,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。

(六)集体讲评。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,屏幕呈现,然后师生合作讲评。

  六、课后小结,布置作业

(一)画一画:将《绝句》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画成一幅美丽的画。

(二)找一找:杜甫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。

  板书设计:

 

0
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345号


乘车路线:乘坐公交113路、208路、C63到达海屯路龙院新村站下


咨询电话:0871-68350186


微信公众号

报名咨询


滇ICP备11003037号-1 云教ICP备0906047